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会议简介

2024 CCF中国软件大会(2024 CCF ChinaSoft)将于2024年11月15日至17日在陕西省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软件工程专委会、系统软件专委会、形式化方法专委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具体落实,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负责实施,得到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同时,大会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陕西省计算机学会协办,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汇丰科技中国、蚂蚁集团、百度集团、知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荣耀集团、望安科技有限公司等作为赞助商。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智能软件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CCF中国软件大会由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与全国形式化方法与应用会议(FMAC)两个会议有机组成。NASAC创立于2002年,已举办二十二届,由CCF主办,CCF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与CCF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是中国软件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参会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涵盖内容最全面的学术会议。全国形式化方法与应用会议(FMAC)创立于2016年,历经八届,由CCF主办,CCF形式化方法专业委员会承办。FMAC聚焦形式化方法理论前沿和最新研究进展,深化拓展形式化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交叉,促进形式化方法、工具和应用在国内的发展。

两大学术会议NASAC与FMAC自2020年合并后,经过2020(重庆·重庆大学)、2021(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线上)、2022(上海·复旦大学/线上)、2023(上海·复旦大学)各届的发展,CCF中国软件大会的影响力继续扩大。大会在参会人数、参会单位、论坛数目、赞助与协办单位数量、媒体关注度等方面得到了持续且显著的提高。以2023届大会为例,参会人数超过2300人,参会单位超过320家,论坛数量超过45个,赞助与协办单位超过20家,报道媒体超过10家。规模庞大的参会人数、覆盖广泛的参会单位、丰富的论坛活动、协同化的办会体系、反响热烈的社会关注,不但显著扩展了大会在国内外软件相关领域的影响力,而且为领域内学者、师生与从业者提供了一个碰撞思想、建立联接、扩大影响的绝佳平台,同时也为今年大会的继续举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往届大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2024 CCF中国软件大会将组织特邀报告、院士高峰论坛、青年学者论坛、大会常设论坛、论文专刊论坛、顶会顶刊论坛、学术论坛、工业论坛、教育论坛、学科竞赛、软件研究成果展示等40多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大会将邀请超过10位软件及相关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大会带来特邀报告并参加院士高峰论坛等活动。拟出席大会的两院院士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惠民、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孟飞、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怀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德沛、中国科学院院士胡事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尼玛扎西等。

本届大会预计将吸引超过2500人参会,参会单位预计超过350家。作为中国软件领域的年度盛会,诚挚地邀请软件领域学术界、企业界、教育界的学者、师生、从业者前来参会!

会议安排

01

会议时间

2024年11月15-17日

02

会议地点

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03

会议报到时间及地点

报到时间:2024年11月14日,全天

报到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及官方推荐的嘉宾所住酒店

04

会议官网

https://chinasoft.ccf.org.cn/

会议协同举办体系

主办单位

中国计算机学会

承办单位

CCF软件工程专委会

CCF系统软件专委会

CCF形式化方法专委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协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陕西省计算机学会

支持单位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

钻石赞助商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汇丰科技中国

白金赞助商

蚂蚁集团

百度集团

黄金赞助商

知存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赞助商

荣耀集团

望安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开元维度科技有限公司

大会拟出席院士

大会特邀报告嘉宾

杨孟飞

中国科学院院士

报告题目:航天软件智能开发方法的若干进展

报告摘要:随着航天事业快速发展,航天器软件研制面临功能复杂、周期缩短、质量高等多重压力,现有的软件研制模式面临重大挑战。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航天软件赋能提供了手段与机遇,同时也带来诸多难点问题。报告主要介绍了团队在航天软件智能开发方面的工作,包括基于软件IP的航天控制软件智能合成,航天软件领域大模型,嵌入式软件智能化测试,航天器智能软件测试及面向提升航天器在轨智能自主运行能力的自适应演化等方面,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方法在航天软件开发中的落地。

个人简介:杨孟飞,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五号总指挥、总设计师,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计算机应用专业深造,获硕士学位。杨孟飞主要从事空间飞行器系统总体、控制系统和高可靠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研究和开发。2015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终身院士。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星载计算机与电子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奖11项(其中一等奖8项)。1993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百优青年、全国新长征突击手,1994年被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0年获总装备部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突出贡献奖。

胡事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

报告题目:计图深度学习框架与代码大模型

报告摘要:深度学习框架是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和应用的软件基础支撑,清华大学开源的自主深度学习框架计图(Jittor)突破了大模型推理与训练中资源要求高、推理延迟大、部署成本高等困难,得益于计图的元算子融合技术、高效分布式计算、动态swap机制等,显著提升了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速度。本报告将介绍计图框架的国产芯片适配与优化的新进展和计图团队在代码大模型的探索,分析代码大模型的挑战,并介绍基于Jittor框架的大模型分布式训练加速、大模型推理优化等方面的实践。

个人简介:胡事民,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几何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ACM TOG/SIGGRAPH、IEEE TPAMI、IEEE TVCG、 CVPR等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重要论文200余篇,带领团队研制并开源了深度学习框架—计图(Jittor)。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亚洲图形学学会主席,ACM SIGGRAPH 执委,并担任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主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主编以及CAD、Computer & Graphics、JCST和计算机学报等多个期刊的编委。

尼玛扎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国产操作系统多语言支撑技术

报告摘要:操作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国产操作系统多语言支撑技术及我国主要跨境语言版本研发,涉及我国自主信息系统研发和应用、”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我国信息领域自主可控技术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语言技术研发能力增强、边疆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及数字经济发展。自2019年底开始,西藏大学联合国防科技大学和麒麟软件公司合作研发了国产操作系统多语言环境高效构造框架、国产操作系统多语言版本构建与持续更新技术等国产操作系统多语言支撑共性技术及平台。在此基础上,西藏大学、内蒙古大学和新疆大学结合操作系统藏文、蒙古文和维哈柯文等主要跨境语言处理技术,分别于2021年、2023年和2024年研发成功国产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藏文版、蒙古文版和维哈柯文版。报告主要介绍国产操作系统多语言支撑平台及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藏文版、蒙古文版研发和应用情况。

个人简介:尼玛扎西,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语言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与工程实践。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课题30余项,在计算机藏文编码和计算语言学理论方法以及藏文古籍文献数字化、藏语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移动操作系统藏文处理等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系列系统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和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十余项科技奖励。

韦 韬

蚂蚁集团

报告题目:拥抱Rust:构建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下一代系统软件

报告摘要:2024年7月19日,数百万台Windows电脑遭遇蓝屏,全球陷入混乱——航班取消,手术被迫中止,新闻广播戛然而止。事后调查显示,系统崩溃源于CrowdStrike公司开发的一个Windows驱动程序中存在内存越界访问的问题。这场危机暴露出C/C++内存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正如我在十一年前的论文《SoK: Eternal War in Memory》中深入剖析的那样。如今,解决内存安全问题的未来之路已经逐渐清晰:Rust正在崛起,成为取代C/C++的系统编程首选语言。

在本次演讲中,我将分享星绽(Asterinas)开源社区在利用Rust语言构建下一代高安全、高可靠系统软件方面的实践经验,重点介绍星绽OS和星绽HyperEnclave项目。我们诚挚邀请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行加入星绽社区,共同为构建更安全、更可靠的数字世界贡献力量。

你将从本次演讲中了解:

* 国产系统软件如何借助Rust语言的兴起实现技术弯道超车?

* Rust for Linux项目为何只能让Linux部分受益于Rust语言的优势?

* 基于Rust语言的框内核架构如何优于传统的宏内核和微内核设计?

* 如何以合理的成本对工业级Rust系统进行形式化验证?

个人简介:韦韬博士,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安全官,蚂蚁密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著名安全学术论坛InForSec联合创始人。韦韬博士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各种复杂系统变得更加安全可靠,长期负责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安全工作,多项研究成果帮助各主流操作系统提升安全性。他也领导和推动了多项著名开源安全软件的研发。此外,韦韬博士在AI安全、无人车安全、形式化验证、黑产打击等安全领域也有丰硕成果,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均享有盛誉。近年来,韦韬博士提出了安全平行切面防御体系与可信密态计算技术体系,分别在网络安全与隐私计算领域做出了重要突破。韦韬博士因其杰出贡献和影响力被权威媒体评为“2021年度数据智能新势力领军人物”,并入选2022年IDC“中国CSO名人堂”。

夏 勇

汇丰科技中国

报告题目:银行金融业的智能化转型:变革软件开发全周期

报告摘要:生成式 AI的浪潮带来了众多工具以及观念创新,为软件开发全周期的各个阶段提供了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解决思路。软件敏捷开发加速迈向智能化升级,带来了全新的风险和安全方面的考验。与此同时,银行金融业务的快速增长,对数字化服务的韧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报告将概述银行积极应对技术创新和业务增长的双重挑战,重点介绍为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稳定性,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中,例如代码质量,变更管理,以及生产事件中的故障定位、根因分析、风险预测等方面的实践。

个人简介:夏勇博士担任汇丰财富管理与个人银行全球首席架构师,同时也是企业架构/金融科技/Web 3.0/区块链/CBDC、元宇宙、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和需求工程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和顾问。他目前担任汇丰财富和个人银行的全球首席架构师,汇丰银行董事总经理,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同时也是国际需求工程委员会(IREB)的委员。在此之前,他曾担任汇丰银行全球实验室总经理、亚太区首席架构师和中国首席架构师,IBM全球技术研究院院士(Member of IBM Academy)和思想领袖级顾问, Corda Network Foundation 董事,瑞士信贷银行总架构师,复旦大学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企业博士生导师。他在瑞士苏黎世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多年来在国际一流期刊和会议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近30篇,发表专利近10项。

会议组织机构

执行委员会

01

荣誉主席

林惠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惠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原CCF形式化方法专委会主任。198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软件所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1986-1987)和萨塞克斯大学(1990-1993)工作。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林院士长期从事并发理论和形式化方法研究,在进程代数的验证工具、消息传送进程的语义理论和π-演算的公理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的工作被国际同行在公开发表的文献中广泛引用。曾获199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梅 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

梅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曾任CCF理事长,原CCF软件工程专委会主任。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的研究。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励。历任国家863计划专家组成员、组长,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组长,国家重点科技研发专项“云计算与大数据”实施方案编制组组长、总体组组长,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大数据重大项目立项建议和实施方案编制组组长。

吕 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吕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原CCF系统软件专委会主任。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1988年获博士学位。1984年11月起在南京大学任教。历任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大学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南京大学副校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兼)、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南京大学校长。主要从事软件方法学研究,在软件基础理论与方法、网构软件方法学和新型软件平台及其应用方面取得系列成果。提出了一种具有模型裂变能力的形式化开发方法,其数据分解新机制可用于大型程序开发的复杂性控制。研究了开放环境下软件系统的范型、方法与技术等问题,提出了基于Agent的网构软件方法学,探索了面向Internet软件方法学研究的新途径。发展了开放环境下的软件协同技术,主持研制了新型软件协同平台,可为开放、动态、多变环境下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运行提供支撑。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02

主席

马晓星 谢 涛 詹乃军

03

委员

金 芝 李宣东 王 戟 陈海波

傅育熙 黄志球 彭 鑫 蒲戈光

大会主席

马晓星

南京大学

马晓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任CCF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CCF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能化软件工程、软件自适应技术等。其工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863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资助,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第4);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首届NASAC青年软件创新奖、中创软件人才奖等。

谢 涛

北京大学

谢涛,CCF会士,CCF系统软件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曾任美国UIUC计算机系正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ACM/IEEE/AAAS会士。担任RISC-V+AI算力生态(RACE)委员会主席,RISC-V国际基金会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专委会(AI/ML SIG)主席,《软件测试、验证与可靠性(STVR)》Wiley期刊联合主编,2020年中国计算机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软件工程顶级国际会议ICSE 2021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2024年RISC-V中国峰会大会共同主席等。

詹乃军

北京大学

詹乃军,1971年5月生,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CCF形式化方法专委主任。之前为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分别在南京大学数学系(1989-1993)和南京大学计算机系(1993-1996)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7-2000)。研究方向包括:形式化方法,实时、嵌入式、混成系统,程序验证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基金委重大、重点、杰青,JKW重点等各类项目20多项。任《Journal of Automated Reasoning》、《Formal Aspects of Computing》、《J. of Logical and Algebraic Methods in Programming》、《Research Direction: Cyber-Physical Systems》、《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学报》、《前瞻科技》等期刊编委,国际会议MEMOCODE和SETTA的指导委员会委员,多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如形式化方法旗舰会议FM 2021)和著名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如CAV、RTSS、HSCC、ICCPS、EMSOFT等);在著名国际会议和杂志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专著2部,编著4部等。

王 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王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兼任教育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评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人机交互与可穿戴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嵌入式系统专委名誉主任;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智能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与安全、人机交互与可穿戴计算、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等。

程序委员会

01

主席

刘 辉

北京理工大学

刘辉,CCF杰出会员,CCF软件工程专委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软件质量保障和智能软件开发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表CCF A类论文三十余篇,曾获得IET Premium Award、RE最佳论文奖、ICSE杰出论文奖以及ESEC/FSE杰出论文奖。智能化软件重构的部分研究成果被Eclipse采纳集成。

卜 磊

南京大学

卜磊,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兼任 CCF 系统软件专委秘书长;2010年在南京大学计算机与科学技术系获取博士学位;曾在CMU、MSRA等科研机构进行访学与合作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软件工程、可信软件、形式化方法等方面,部分创新性工作发表在相关领域重要期刊与会议如《中国科学》、TCAD、TC、TDSC、CAV、RTSS、ICSE、ISSTA、ASE、DAC等上;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中创软件人才奖、NASAC青年软件创新奖、CCF青年人才发展计划、MSRA铸星计划等。

吴志林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吴志林,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基础软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20年“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形式化验证、计算逻辑、自动机理论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国科学院先导A项目课题、“十三五”全军共用信息系统装备预先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知名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LICS、POPL、CAV、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DAC、FM、IJCAR、CADE、CONCUR等。中国计算机学会形式化方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际会议ATVA 2022、TASE 2025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CAV、CONCUR、ATVA等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李青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李青山,CCF杰出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常委,系统软件专委会、开源发展委员会及大数据专委会执行委员。西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陕西省智能软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西电软件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研究AI Agent与自主智能软件工程、航天软件智能构造与安全保障、国产基础软件研发及开源生态等。

02

委员

边 攀 陈碧欢 陈 刚 陈俊洁

陈立前 陈明帅 陈 睿 陈 森

陈 厅 陈振邦 陈震鹏 陈志峰

崔西宁 董 威 董 震 杜德慧

冯 洋 符鸿飞 付 明 高翠芸

高 亮 顾 斌 何 勉 胡春明

胡 星 黄 勃 黄凯锋 江 贺

江云松 姜佳君 姜艳杰 靳若春

黎 立 李 戈 李浩源 李建文

李建欣 李国强 李姗姗 李 暾

李宣东 李运喜 李 智 梁广泰

刘关俊 刘 进 刘 逵 刘 烃

刘譞哲 王竟亦 娄一翎 吕荣聪

马 雷 马晓星 马 郓 牛建伟

潘敏学 彭 鑫 戚正伟 石 川

史佩昌 宋 威 宋 莹 苏 亭

孙小兵 孙艳春 孙毓忠 谭 添

陶先平 田 聪 万成城 王 博

王 迪 王昊奋 王浩宇 王 戟

王俊杰 王 璐 王尚文 王 伟

王心童 王焱林 王 莹 王 豫

王 赞 王肇国 文俊浩 吴 伟

武延军 夏 鑫 夏虞斌 向剑文

肖 然 谢 涛 谢晓园 辛 奇

邢明杰 邢 颖 熊英飞 许 畅

玄跻峰 杨 珉 姚培森 姚 远

余 跃 岳 涛 徐梦炜 张冬梅

张 贺 张弘策 张洪宇 张燎原

张 路 张 民 张敏灵 张 奇

张 涛 张文杰 张宇霞 张 昱

郑子彬 周俊伟 周明辉 欧中洪

组织委员会

01

主席

李青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李青山,CCF杰出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常委,系统软件专委会、开源发展委员会及大数据专委会执行委员。西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陕西省智能软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西电软件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研究AI Agent与自主智能软件工程、航天软件智能构造与安全保障、国产基础软件研发及开源生态等。

02

副主席

田 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田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CCF形式化方法专委会副主任,曾获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优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资助,获教育部和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担任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研究方向为系统软件与可信保障。

崔江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崔江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陕西省教学名师。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理事,CCF数据库/大数据/区块链专委会执委。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线下课程负责人,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主持获得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参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两项。

李 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李瑞,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负责人,智能软件与系统新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组部、团中央第20批援青博士服务团团长(挂职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领军人才。

鞠 博

西安软件园发展中心

03

委员

祝继华 郑江滨 张宏鸣 姚若侠

安毅生 李军怀 马宗方 陈彦萍

李运喜 苗启广 刘西洋 徐悦甡

李 芸 张 亮 王 璐 褚 华

蔺一帅 于 斌 田 隆 刘如意

王小兵 朱光明 崔 笛 胡景钊

刘成基 李 飞 李佳楠 王 涵

张 宁 张晨曦 蒋志平

财务委员会

01

主席

李戈

北京大学

李戈,CCF杰出会员,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长聘教授(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软件工程与数据技术系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CCF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常委,CCF大模型论坛常委。研究方向: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化软件开发。国际上 “基于深度学习的程序理解与生成”的先驱性研究者,多项成果被国际学者认为是“首创性成果”并被广泛引用。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多项研究任务中一直保持着国际领先结果,是该领域国际知名的研究团队。

02

委员

李 瑞 吴志林 徐悦甡 王 璐

崔 笛

宣传委员会

01

主席

徐悦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徐悦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期间于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联合培养。研究方向集中于复杂计算与网络环境下软件服务系统优化与运维。已在国际知名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包括6篇ESI高被引论文,超过20篇IEEE会刊以及超过2500次引用,进入了由斯坦福大学团队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是领域内一系列学术会议的各委员会主席/委员、期刊副主编/编委等。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航天科研院所项目、国重开放基金等项目,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与CCF专委会奖励。

02

委员

崔 笛 于 斌 田 隆 刘如意

褚 华 蔺一帅 蒋志平 朱光明

赞助委员会

01

主席

李 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李瑞,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负责人,智能软件与系统新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组部、团中央第20批援青博士服务团团长(挂职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领军人才。

02

委员

徐悦甡 王 璐 于 斌 覃桂敏

王徐华

出版委员会

01

主席

王 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王璐,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青托、陕西省优博、西电“华山人才”,CCF 高级会员,CCF 软件工程专委会副秘书长、系统软件专委会执行委员,CCF 首批传播大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服务与云原生软件、智能化运维AIOps与软件测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防预研、中国科学院点亮计划、航空工业集团机载专项、航天科技集团星载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ICSE、FSE等国内外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并多个会议PC及期刊审稿人,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技奖励3项。

02

委员

刘成基 张晨曦 张 宁 李 飞

王 涵

会议总日程

会议议程

2024年11月14日

2024年11月15日

2024年11月16日

2024年11月17日

会议论坛及竞赛组成

会议重要时间

会议注册费标准

10月22日前注册享受优惠

● CCF会员(2300元/人)

● CCF学生会员(1700元/人)

● 非会员专业人员(2900元/人)

● 非会员学生(2200元/人)

● 企业CCF会员单日门票(640元/人)

● 企业非CCF会员单日门票(800元/人)

10月23日后正常注册

● CCF会员(2700元/人)

● CCF学生会员(2000元/人)

● 非会员专业人员(3400元/人)

● 非会员学生(2500元/人)

● 企业CCF会员单日门票(800元/人)

● 企业非CCF会员单日门票(1000元/人)

会议注册链接地址:

https://ccf.org.cn/2024CCFChinaSoft

会议注册链接二维码

说明:本次会议通过CCF会议管理系统缴费,退费遵守《CCF关于会议注册费的退费规定》。

住宿与交通

01

住宿

本次会议推荐酒店将在会议网站(https://chinasoft.ccf.org.cn/hotel)陆续推出,参会代表可通过会议网站预定协议酒店,住宿费用由参会代表自行结算,发票由住宿酒店开具。

本次大会推荐美豪酒店(西安高新软件新城国际会议中心店)、水晶酒店(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店)、西安高新喜来登酒店、西安陕宾雀笙酒店、西安安朴酒店、西安高新希尔顿欢朋酒店等作为各参会代表的住宿酒店,以上酒店可提供超过1200间客房且各类型房间的价格也较为合适。以上各酒店均分布在会议举办地即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周围,交通方便。例如,美豪酒店距会议中心477米,步行约6分钟;西安高新喜来登酒店距会议中心均约1.6公里,步行约15分钟。对于距离稍远的酒店如西安陕宾雀笙酒店等,组委会将安排大巴统一接送。酒店的具体信息如下所示,其中价格等信息请以大会网站预订链接为最终标准。

酒店预订链接:https://kaili.kailimice.cn/f/utEqG6

酒店预订二维码

会议酒店推荐

摆渡车安排详情请持续关注会议最新动态

02

交通指南

机场抵达:

1)打车:全程约32.9公里,约33分钟,约82元

2)乘坐机场巴士长安大学城线(长安区吉源酒店方向)→1站后软件新城公交站下车→步行1.8公里(约26分钟)或打车8分钟(约12元)至终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全程约1小时46分钟。

机场巴士长安大学城线首末班车:09:30-19:30,首站发车约60分钟/趟。

高铁抵达:

1)打车:全程约28.2公里,约38分钟,约76元

2)公共交通:乘坐地铁2号线(常宁宫方向)西安北站上车→乘坐14站到小寨站下车→站内换乘地铁3号线(鱼化寨方向)→6站后鱼化寨站(F西南口出)下车→步行173米至鱼化寨公交站(约3分钟)→乘坐西安高新云巴线(恒业大道站方向)→3站后省图高新馆站下车→步行692米至终点(约10分钟)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全程约1小时28分钟。

地铁2号线首末班车:06:00-23:50,首站发车约7分钟/趟。

地铁3号线首末班车:06:23-23:43,首站发车约6分钟/趟。

火车抵达:

1)打车:全程约20公里,约42分钟,约51元

2)公共交通: 乘坐地铁4号线(航天新城方向)西安站上车→6站后大雁塔站下车→站内换乘地铁3号线(鱼化寨方向)→7站后鱼化寨(F西南口出)下车→步行173米至 鱼化寨公交站(约3分钟)→乘坐西安高新云巴线(恒业大道站方向)→3站后省图高新馆站下车→步行692米至终点(约10分钟)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全程约1小时9分钟。

地铁4号线首末班车:06:28-23:28,首站发车约4分钟/趟。

地铁3号线首末班车:06:23-23:43,首站发车约6分钟/趟。

会议联系方式

会务组负责人:李瑞(rli@xidian.edu.cn)

会务组:徐悦甡(ysxu@xidian.edu.cn)

陈 龙(longchen@xidian.edu.cn)

会议住宿:马萌(18092759931)

会务组邮箱:

ccfchinasoft2024@163.com

附:大会各论坛信息

1

常设论坛

顶会顶刊论坛(论坛编号:P1)

论坛主席:陈振邦(国防科技大学)、夏虞斌(上海交通大学)、姜艳杰(北京大学)

论坛摘要:

本论坛聚焦研究热点和最新研究进展,邀请优秀学者到 CCF 中国软件大会介绍其工作并传授科研经验,以期带动软件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做出更高水平的学术贡献,发表高层次的学术论文。本论坛邀请了来自于中科院软件所的蔡少伟、清华大学的姜宇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陈榕等三位学术界的前沿研究者做特邀报告,讲授形式化方法、软件工程、系统软件领域前沿技术以及从事高水平前沿科学研究的经验。本论坛邀请了今年CCF A 类论文的作者作为论坛演讲嘉宾,在介绍研究工作的同时,也介绍在科研选题、破题、实验、写作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本论坛一共有10篇论文获得 CCF A 类会议的最佳论文或者杰出论文奖 。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08:3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首善厅A

优秀博士生激励计划论坛(论坛编号:P2)

论坛主席:李国强(上海交通大学)、徐梦炜(北京邮电大学)、张宇霞(北京理工大学)

论坛摘要:

CCF及各专委的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为推动中国计算机领域的科技进步,鼓励创新性研究,激励计算机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潜心钻研,务实创新,解决计算机领域中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表彰做出优秀成果的年轻学者而设立。本次论坛邀请了领域内对青年学者培养突出贡献的杰出学者/教育家,以及软件工程、系统软件、形式化方法三个专委2023年的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的入选人,共同探讨青年学者培养和相关前沿技术话题。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7日,0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丈八厅

优秀青年学者论坛(论坛编号:P3)

论坛主席:陈俊洁(天津大学)、陈刚(中山大学)、王竟亦(浙江大学)

论坛摘要:

2024年CCF中国软件大会设立优秀青年学者论坛,其核心目标是为在软件工程、系统软件、形式化方法等领域内深耕的青年学者们搭建一座桥梁,使他们能够在此平台上自由分享并深入交流其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此论坛汇聚了业界一线的青年才俊,旨在共同剖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动态,促进跨学科的智慧碰撞与融合,进而加速中国青年软件人才的成长步伐。论坛鼓励青年学者“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贴国民经济核心战场”,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通过实践探索,为中国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7日,0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首善厅

2 学术论坛

大模型评测技术论坛(论坛编号:R1)

论坛主席:靳若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张奇(复旦大学计算科学技术学院)、谢晓园(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论坛摘要:

大模型评测是大模型研发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模型评测能够发现模型缺陷,指导模型优化方向,减少计算资源浪费,持续提升模型性能,确保大模型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推动大模型技术迭代进步。然而,现有大模型评测技术仍面临若干严峻挑战:面向大模型能力的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难以有机协同;大模型生成能力超过大多现有评测基准;因专业知识与评测专家缺乏,行业垂类大模型评测体系构建难度大;大模型评测数据集来源受限,数据管理、隐私保护存在缺陷……

大模型评测技术论坛拟围绕建立客观、公正、自动化的大模型评测体系展开,邀请各领域顶级专家学者从自然语言处理、软件测试、数据挖掘、数据管理等多个角度重点研讨大模型评测技术关键问题,为各领域专家协同创新、合作共享提供交流平台,助力构建更完善的大模型评测技术体系,推动大模型技术支撑千行百业持续健康发展。欢迎软件测试、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数据库等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前来参加。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7日,0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细柳厅

智能化软件开发、测试和维护论坛(论坛编号:R2)

论坛主席:张洪宇(重庆大学)、梁广泰(华为)、彭鑫(复旦大学)、文俊浩(重庆大学)、王俊杰(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冯洋(南京大学)、边攀(华为)

论坛摘要:

随着大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智能化方法提升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正成为软件工程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在积极探索和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成果和宝贵的经验。这些前沿的研究不仅推动了软件工程理论的发展,还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为未来的软件开发带来了更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本论坛将汇聚国内智能化软件领域的学术界专家和行业从业者,分享当前智能化软件开发、测试和维护领域的最新技术和趋势,以及他们的宝贵经验。参会者将与该领域专家和行业从业者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智能化软件开发、测试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推进软件工程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0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丈八厅

SE4AI:面向人工智能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论坛(论坛编号:R3)

论坛主席:邢颖(北京邮电大学)、石川(北京邮电大学)、张涛(澳门科技大学)、孙小兵(扬州大学)、李戈(北京大学)

论坛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工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过去独立发展的人工智能和软件工程两个学科,正逐渐走向交汇并形成新的研究领域。随着AI技术的崛起,我们见证着软件工程手段的变革,同时也在面对着其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SE4AI(Software Engineering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要涉及应对人工智能实际应用的挑战所需要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SE4AI提供了一个框架,确保AI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能够应用软件工程的原则和最佳实践,使得AI系统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又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扩展,SE4AI的研究和实践将对确保AI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发挥关键作用,同时推动AI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广泛应用。论坛重点关注应对人工智能实际应用的挑战时可能采取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人工智能和软件工程交叉领域的理论、技术或实验等方面创新性、突破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探讨其产业界的应用案例与发展前景。欢迎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专家和学者以及所有感兴趣的同行们前来参加。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13:3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首善厅B

新型软件可靠性论坛(论坛编号:R4)

论坛主席:郑子彬(中山大学)、Michael R. Lyu(香港中文大学)、李戈(北京大学)、王焱林(中山大学)

论坛摘要:

近年来,区块链、大模型等新型软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诸多应用也已被应用在了诸如金融、医疗、软件开发、供应链等各个领域。然而新型软件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得其可靠性成为了研究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本论坛重点探讨区块链、大模型、云软件等新型软件的可靠性问题,包括新型软件中的软件测试、缺陷检测、监控、安全性分析等。论坛汇集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共同讨论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进一步推动新型软件的发展。提升新型软件的可靠性对于保障软件安全、信息安全、交易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欢迎智能软件、软件可靠性、软件安全、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前来参加。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0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细柳厅

云际计算技术论坛(论坛编号:R5)

论坛主席:王伟(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史佩昌(国防科技大学)、陈志峰(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论坛摘要:

数字时代的蓬勃发展正加速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驱动力,算力已成为极具战略价值的新型基础设施。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领域,对算力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和推理,它们需要处理和学习大量数据,进行复杂的计算,这无疑对算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亟需探索一种能够广泛支撑新型计算模式的算力服务体系,从而进一步解决算力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现实问题。推动超算算力、通用算力和智算算力等算力资源通过云化接入、云际互联和云际协作等方式构建中国算力网是形成高效算力服务体系的有效思路。当前,我国已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通过建设若干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这是云际计算范式应用实践的典型场景,也是支撑国家战略的一次重要机遇。第八届云际计算技术论坛为从事云际计算系统软件研发、场景创新、技术突破、示范应用和标准研制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与研讨的平台。论坛旨在分享探讨云际计算系统软件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和成功案例,促进国内产业界与学术界的交流合作,助力中国算力网的高质量发展。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7日,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五星厅

开源生态治理论坛(论坛编号:R6)

论坛主席:周明辉(北京大学)、高亮(华为)、黎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论坛摘要:

开源已成为全球多技术领域创新主流模式,在全球核心技术领域生态体系中,大前端领域开源软件项目占比高达97%,人工智能、区块链、操作系统等领域开源软件项目占比也超过80%,开源逐渐改变软件领域的竞争方式和市场格局。因此,对开源生态的多维度治理(安全、合规、供应链、优选、评估等维度),就成为了保障产品和软件质量、安全的关键所在。当前工业界在开源软件生态治理及开源社区生态治理上已有了大量探索,学术界对于如何对开源生态治理提出了诸多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同时,在开源基金会及标准组织中也有了大量的规范标准共同来定义开源生态治理的要素,而这些优秀的理论、实践、标准,如何更有效的结合,实现对开源生态真正有效的治理,本分论坛旨在邀请学术界和工业界嘉宾围绕开源生态治理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最佳实践开展研讨,为我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开源生态提供支持。欢迎关注开源生态治理的专家和学者前来参加。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7日,0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灵沼厅

可信泛在智能软件系统论坛(论坛编号:R7)

论坛主席:刘譞哲(北京大学)、王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万成城(华东师范大学)、陈震鹏(南洋理工大学)、娄一翎(复旦大学)

论坛摘要:

“人机物”三元融合使得人与传统计算设备(“机”)和新兴物联设备(“物”)紧密互动,通过泛在智能软件将智能技术融入到各个应用场景中,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泛在智能软件造福广大用户的前提是“有智”且“智”得可信,建设可信的泛在智能软件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深刻变革的关键。

可信泛在智能软件系统论坛旨在探讨该类软件系统在需求工程、软件架构设计、验证、开发流程、DevOps/ MLOps/ MLSecOps/ LLMOps、可信保障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现状。论坛汇集RISC-V软件供应链、软件供应链建设、软件供应链落地实践及人工智能融合方法等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欢迎软件工程、系统软件、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前来参加。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13:3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五星厅

高可信人机物融合智能系统论坛(论坛编号:R8)

论坛主席:张民(华东师范大学)、刘关俊(同济大学)、董威(国防科技大学)

论坛摘要:

人机物融合系统是一种集成人类社会、信息空间和物理世界的软件密集型系统。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使得系统从人机无互联向人机物智联阶段跨越式发展。然而,AI算法和系统自身存在安全隐患,如何确保系统的安全可信是实现大规模智能互联与协作的重要前提。

高可信人机物融合智能系统论坛面向人机物融合系统的安全可信问题,聚焦系统的安全可信理论、技术与方法和案例分析,具体内容包括神经网络模型的形式化验证、智能控制系统建模与验证、大语言模型的安全可信保障技术、神经网络模型的攻击与防御方法等内容,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交流和学习当前人机物智能系统安全可信技术与方法最新学术成果的平台。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0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鱼化厅

不确定性软件理论与工程论坛(论坛编号:R9)

论坛主席:陈明帅(浙江大学)、符鸿飞(上海交通大学)、潘敏学(南京大学)、王迪(北京大学)、岳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论坛摘要:

近年来,安全攸关软件系统发展呈现出开放性、智能化、人机物融合等新趋势,涉及开放、并发、多变的计算和运行环境,数据驱动的学习赋能部件,以及量子计算、近似计算等新型计算范式,这些新特性在数据、模型、逻辑、算法、实现等多个系统层面引入了高度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影响着软件系统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各个阶段,为其可靠性保障带来了巨大挑战。

不确定性软件理论与工程论坛围绕泛在智能时代下软件系统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邀请软件理论与工程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共同探讨面向不确定性的安全攸关系统质量和可靠性保障方法。本论坛设置两个主题:主题一关注不确定性感知的软件工程,探讨如何有效地识别、度量、建模和处理软件工程各阶段的不确定性,并探索相关成果在自动驾驶系统等复杂软件系统中的应用;主题二关注非确定性系统的形式化验证,探讨概率编程、量子程序等非确定性模型上的定量验证与自动推理方法,并探索相关成果在近似计算、量子计算及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6日,15:0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秦渡厅

移动软件工程论坛(论坛编号:R10)

论坛主席:黎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浩宇(华中科技大学)、王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谢涛(北京大学)

论坛摘要:

移动软件工程是软件工程领域中一个新兴,热门且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主要关注传统软件工程方法论(概念、方法、工具、模型与编程方式)在移动软件系统(比如Android,iOS,以及以OpenHarmony为代表的新兴移动生态)中的应用。相关研究人员从安全和隐私分析、应用程序质量保证、应用程序商店分析等诸多方面为该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次论坛关注移动智能终端、移动APP和小程序的安全和质量等方面的突破性、创新性研究进展和成果,并重点讨论移动软件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15:0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灵沼厅

形式验证@EDA论坛(论坛编号:R11)

论坛主席:李建文(华东师范大学)、张弘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李暾(国防科技大学)

论坛摘要:

形式验证@EDA论坛聚焦于EDA中的形式验证技术,包括SAT/SMT求解、硬件模型检测、等价性验证、基于断言的形式验证、指令集一致性形式验证、信息安全性质形式验证、缓存一致性协议形式验证、乘除法器和浮点计算单元形式验证、指令集语义形式建模、硬件设计形式验证案例研究等。EDA软件对于芯片设计开发至关重要,属于中国急需突破的卡脖子技术。形式验证是保证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正确性与安全性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已经成为EDA软件芯片设计验证工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全世界三大EDA软件厂商Cadence、Synopsis、Siemens的EDA软件均包含成熟的芯片设计形式验证工具。本论坛的长期举办希望能推动EDA中的形式验证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促进相关研究社区的形成,为缓解EDA卡脖子问题贡献力量。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13:3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灵沼厅

形式化方法在系统软件中的应用论坛(论坛编号:R12)

论坛主席:王肇国(上海交通大学),付明(华为),卜磊(南京大学)

论坛摘要:

本论坛旨在探讨形式化方法在系统软件中的应用,可以激发新的研究与开发方向,推动技术革新,促进形式化方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向真实系统应用转移,加速这些方法在实际系统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同时,提供一个形式化专家与系统软件专家交流的平台,使学者、工程师和行业专家能共同探索形式化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碰撞出火花,推动形式化和系统软件领域的共同进步。

本次论坛报告邀请到了来自高校院所和工业界的多位大咖,涵盖了形式化方法在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网络基础设施、工业软件、区块链、并发系统、视窗界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欢迎各位专家和学者前来参加。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7日,0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秦渡厅

软件供应链安全论坛(论坛编号:R13)

论坛主席:陈碧欢(复旦大学)、陈森(天津大学)、余跃(国防科技大学)、黄凯锋(同济大学)、彭鑫(复旦大学)、张宇霞(北京理工大学)

论坛摘要:

软件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成为了当代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然而,复杂的软件供应链引入了一系列安全问题,软件供应链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目前,软件供应链安全已经上升至国家级战略,对于信创和软件产业、国民经济、国防与国家安全等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全球多国也陆续发布了软件供应链安全相关的规划与政策。因此,面向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发展软件供应链安全分析与保障技术,提升我国软件和信创产业的自主、可控与安全,是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必由之路。本次论坛将邀请来自企业的业界专家以及来自高校的研究学者共同围绕该话题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分享工业界和学术界研究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共同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6日,15:0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细柳厅

神经符号融合软件的前沿理论与方法论坛(论坛编号:R14)

论坛主席:王戟(国防科技大学)、李宣东(南京大学)

论坛摘要: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在深度神经网络和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基础模型技术方面产生的重大突破,推动信息世界、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日趋交叉融合,进一步打开了开放、动态和不确定场景下的复杂应用需求空间。有效解决开放、动态和不确定场景下的复杂应用问题,需要采用基于逻辑设计的符号计算和基于概率统计的神经计算相融合的智能化方案,这样的解决方案对应于一种新的软件形态:神经符号融合软件。神经符号融合软件有机结合基于逻辑设计的符号算法和数据使能的神经网络模型解决开放、动态和不确定场景下的复杂应用问题,在国防和经济建设的智能化应用领域存在广泛需求,是关键软件技术前沿领域战略性竞争的重要制高点。

神经符号融合软件作为新的软件形态,承载着数据知识双驱动的复杂系统构造和运行,目前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的软件理论和方法,亟需发展基础性的可信理论与方法以支撑新一代软件的可信构造与保障。本论坛拟就神经符号软件的模型与语言、设计与构造、可信与演化等内容开展前沿分析,探讨研发路线。欢迎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可信软件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前来参加。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0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东大厅

软件工程女性学者论坛(论坛编号:R15)

论坛主席:王莹(东北大学)、李姗姗(国防科技大学)、谢晓园(武汉大学)

论坛摘要:

为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2021年科技部等十三个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为响应文件的号召,我们首次在中国软件大会上组织”软件工程女性论坛“。论坛聚焦在软件工程领域内,通过海内外、不同年龄层(女性科学家、女性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的软件工程领域优秀女性学术报告和经验交流的方式展示女性研究者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风采。以此鼓励软件工程领域的女性研究生、青年教师,勇敢追逐自己的科研梦想。我们相信,女性丰富在学科领域的计算生态环境有无可取代的作用。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7日,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东大厅

软件前沿技术导引论坛(论坛编号:R16)

论坛主席:许畅(南京大学)、夏鑫(华为)

论坛摘要:

软件前沿技术导引论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一个领域(例如程序分析和验证、软件供应链安全、软件测试和分析、大模型下的软件工程等)进行回顾和综述,挖掘该领域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点,从而可以更好地让相关老师和学生快速全面地了解该领域。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0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灵沼厅

青年人才成长论坛(论坛编号:R17)

论坛主席:江 贺(大连理工大学)、刘 辉(北京理工大学)、李姗姗(国防科技大学)

论坛摘要:

青年科技人才是软件学科发展的生力军,是软件学术生态生生不息的源泉。青年人才成长论坛面向高年级博士生和青年教师,围绕如何凝练科学问题、如何申报科研项目等主题,为我国从事软件相关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搭建一个合作交流平台,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论坛将邀请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科研项目的老师,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分享凝练科学问题、撰写项目申请书、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等的经验体会。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6日,15:0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鱼化厅

3

专刊论坛

大模型下的软件质量保障专刊论坛(论坛编号:S1)

论坛主席:王赞(天津大学)、王莹(东北大学)、陈碧欢(复旦大学)、姚远(南京大学)、张敏灵(东南大学)

论坛摘要: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的发展给软件质量保障带来了新机遇。本论坛重点关注国内在大模型时代下的软件质量保障问题上的最新进展,内容主要涵盖大模型赋能的软件质量保障研究(LLM4QA),包括基于大模型的软件测试、代码优化、代码翻译、开源生态分析、多智能体协作等方面。欢迎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前来参加。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6日,15:0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兴隆厅

新兴软件与系统的可信赖性与安全专刊论坛(论坛编号:S2)

论坛主席:向剑文(武汉理工大学)、陈厅(电子科技大学)、杨珉(复旦大学)、周俊伟(武汉理工大学)

论坛摘要:

“新兴软件与系统的可信赖性与安全”专刊论坛聚焦新兴软件与系统的可信赖性与安全理论前沿,旨在我国标志性学术刊物上反映可信赖性与安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人工智能与新兴软件于系统交叉融合过程中伴生的可信赖与安全问题、人工智能赋能的攻击和防御技术,包括抗量子攻击密码、工业物联网边缘设备APT防护、软件供应链防护、对抗性AI攻击防护、利用大语言模型的社会工程攻击防护、系统日志异常检测与根因分析、软件老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等,为构筑安全、可信的新兴软件与系统提供支撑,促进可信赖性与安全方法、技术和工具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

“新兴软件与系统的可信赖性与安全”专刊论坛,为新兴软件与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安全保障、可信及其相关领域的学术界、工业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分享和研究成果与实践的交流平台。欢迎软件工程、系统软件、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前来参加。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6日,15:0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庞光厅

RISC-V系统软件及软硬协同技术专刊论坛(论坛编号:S3)

论坛主席: 武延军(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谢涛(北京大学)、侯锐(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张科(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宋威(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邢明杰(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论坛摘要:

RISC-V指令集架构的开放性、模块化、高度可定制性的特点使得其成为体系结构和软件系统创新的理想实验平台。RISC-V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操作系统、编译器等系统软件在设计实现、测试验证、安全可信等方向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另一方面,也推动了软硬协同设计、优化等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近年来,RISC-V相关技术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点和研究热点。

RISC-V系统软件及软硬协同技术论坛,聚焦操作系统、编译器、基础库等系统软件在RISC-V平台上的基础性问题,以及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的软硬协同技术。专刊论坛重点关注在相关研究领域创新性、突破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旨在进一步推动国内RISC-V相关的技术发展和生态建设,促进学术交流。欢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前来参会。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13:30~17:3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东大厅

形式化方法与应用专刊论坛(论坛编号:S4)

论坛主席: 陈明帅(浙江大学)、田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熊英飞(北京大学)

论坛摘要:

形式化方法基于严格的数学化和机械化方法来规约、设计、构建、验证、演进计算系统,是改善和确保计算系统质量的重要方法,其模型、技术和工具已延伸成为计算思维的重要载体。

形式化方法与应用专刊论坛聚焦形式化方法理论前沿,围绕形式化方法基础理论、技术、支撑工具及领域应用,重点关注形式化方法与理论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基础软件(操作系统、编译器等)、嵌入式系统、人机物融合系统、概率/量子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可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控制、可信机器学习)等领域的交叉结合,旨在于我国标志性学术刊物上反映形式化方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拓展形式化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交叉,促进形式化方法、技术和工具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

日程安排:

时间: 2024年11月16日,15:00-18:00

地点: 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草堂厅

面向边缘侧大模型优化的关键技术专刊论坛(论坛编号:S5)

论坛主席: 孙毓忠(中科院计算所)、宋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戚正伟(上海交通大学)、李建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论坛摘要:

随着大模型在自动驾驶、航空航天、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逐步推广,如何将其高效部署在资源受限的边缘侧设备上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边缘侧大模型不仅需要具备多模态整合和轻量化推理的能力,还需要充分优化算力资源、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推理成本,并适合部署在异构计算硬件平台上。为满足这些需求,需要在云端大模型训练、大模型蒸馏量化为小模型、云边协同、面向AI应用的硬件架构、和国产软硬件等方面提升生态协同效率,并在“性能优先”和“成本优先”之间灵活权衡。以车载系统为例,由于其计算、存储、能耗等方面的严格限制,实现低延迟、高可靠、高能效的大模型推理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组织形式为:公开征集相关论文,经过专家的评审,由筛选出论文作者在论坛进行汇报、交流。投稿论文经大会两轮评审择优推荐给《计算机学报》。除了专刊论文汇报,本论坛还邀请在学术界和工业界本领域资深学者和专家进行交流。

日程安排:

时间: 2024年11月16日,15:00~18:00

地点: 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五星厅

面向复杂系统的软件分析与测试专刊论坛(论坛编号:S6)

论坛主席: 玄跻峰(武汉大学)、陈立前(国防科技大学)、辛 奇(武汉大学)、张洪宇(重庆大学)

论坛摘要:

复杂系统为软件工程技术带来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机遇和挑战。软件分析与测试技术贯穿软件工程过程,涵盖程序分析、缺陷发现、测试调试等技术领域。新时代下智能化技术为传统软件工程方法和系统软件研发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工具链;而复杂系统自身的软件工程问题为高质量的软件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复杂系统的软件分析与测试的研究具有长期的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专刊以专刊论文征集为基础,面向复杂系统和软件的核心问题,展示软件分析与测试方法和技术方案。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6日,15:0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二楼夹层东大厅

4

工业论坛

基础模型之下的软件工程论坛(论坛编号:I1)

论坛主席: 高翠芸(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胡星(浙江大学)、夏鑫(华为)、李戈(北京大学)

论坛摘要:

基础模型是推动软件开发领域变革的核心力量,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基础模型正在迅速融入软件工程的各个环节。基础模型与软件工程的融合,通过对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流程的智能化优化,为软件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与创新能力。基础模型正逐步成为软件开发行业的战略资源,助力各大企业在技术革新中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基础模型之下的软件工程专刊论坛,为面向软件工程的大模型关键技术研究、安全保障、生态建设及其相关领域的学术界、工业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分享和研究成果与实践的交流平台。论坛汇集基于大模型的软件缺陷修复、面向软工任务的提示工程技术、代码审查及代码搜索等方法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欢迎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软件分析、信息安全等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前来参加。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13:3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丈八厅

AIGC赋能软件工程:工业应用、实践与挑战论坛(论坛编号:I2)

论坛主席: 张贺(南京大学)、陈刚(武汉大学)、何勉(优川信息)、董威(国防科技大学)、肖然(ThoughtWorks)、刘进(武汉大学)、李智(广西师范大学)、黄勃(上海工业大学)

论坛摘要:

近年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推动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AIGC的突破性进展给软件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软件工程领域正在加速推进AIGC赋能软件开发智能化、自动化,全面提升软件产品质量和工程能力。研究者和实践者一致认为AIGC一方面显著赋能软件工程原有的研发体系,另一方面正在催生软件工程的新范式。AIGC的代表性基础支持技术大语言模型(LLM)正在发展成为一种基于自然语言交互的人机协同工具,可以在软件需求、开发、测试和维护等阶段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

在过去的两年间,AIGC已成为软件产业最热门的技术话题和重点投入的方向,是软件相关企业竞争力的下一个制高点。“LLM能否取代程序员?”也引发了实践者的广泛讨论和关注。众多软件企业积极尝试在研发中引入、落地AIGC,以期获得研发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一些软件企业尝到了第一波AIGC的技术红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最佳实践;同时很多企业和实践者在研发中应用AIGC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技术、组织、管理、流程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

工业分论坛聚焦回应“AIGC赋能软件工程在实践中的效果究竟如何?”的问题,通过汇聚产业相关实践的最新经验与问题,反映AIGC赋能软件产业实践的最新探索、场景、经验、问题、挑战与趋势,并促进相关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的充分交流及密切合作。

2023年以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进千行百业,引发生产力与创造力革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领域也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现阶段,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体现在研发设计规划、生产过程管控、经营管理优化、产品服务优化等四大环节,提供强大的分析优化能力,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新的机会。

基于智能数字内容孪生、智能数字内容编辑和智能数字内容生成等多个层次,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推动工业领域实现智能化生产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因此,如何结合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工业领域提出创新性融合应用和解决方案、实用案例,从而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质量,推动工业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将会是重要的研究热点及难点。

专刊分论坛将重点关注AIGC赋能工业软件领域的应用潜力,内容主要涵盖AIGC技术对工业设备的故障预测和维护、AIGC技术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过程优化、AIGC技术对供应链进行预测和优化、结合AIGC技术的智能化生产线和自动化设备控制、基于AIGC技术的人机协同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AIGC技术对工业环境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结合AIGC技术的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和产品定制化解决方案等。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首善厅B

RISC-V系统软件及软硬协同前沿展望论坛(论坛编号:I3)

论坛主席: 吴伟(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高鹏(北京算能科技有限公司)、谢涛(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

论坛摘要:

RISC-V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经过不到15年的发展,RISC-V已经快速发展,有望在短期内成为继x86、Arm之外新的主流指令集架构。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对于我国信息产业软硬件生态的双循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ISC-V的开放性及其在全球开源社区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22年,采用RISC-V架构的处理器出货量约100亿颗,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国内厂商生产;国内多所高校已经引入RISC-V作为教学内容;中国科学院等国内机构均有专项资金支持RISC-V的IP、SoC、基础软件以及应用示范场景。RISC-V正在成为中国信息产业重要的支柱之一。

本论坛旨在召集RISC-V产业界的商业、教育及技术领袖人物、开源社区专家、独立软件商代表,深入交流对未来三至五年的RISC-V系统软件及软硬协同的发展趋势、科研挑战、技术难点、商业机遇、正在和即将面对的共性问题,促进RISC-V在国内的发展。欢迎RISC-V生态、软件分析、软件工程、系统软件、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前来参加。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0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草堂厅

智能化高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论坛(论坛编号:I4)

论坛主席: 顾斌(航天502所)、江云松(航天502所,北京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陈睿(航天502所,北京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论坛摘要:

嵌入式软件在航天、航空、轨交、汽车、核能等领域广泛应用,是重大装备关键功能的主要实现载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软件开发测试方法正发生深刻的变革。一方面,嵌入式软件自身正在成为人工智能的实现载体,另一方面,智能化软件工程新方法也成为高可信、高效率研制嵌入式软件的重要支撑。

本论坛由航天 502 所高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和北京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起,旨在加强工业需求和学术前沿融合,为工业界现实问题凝练和学术界成果更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架起桥梁,至今已在CCF ChinaSoft举办4届,致力于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探讨可信嵌入式软件的交流平台。

本届论坛聚焦智能化高可信嵌入式软件开发、测试方向,将邀请来自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多位专家在相关方向共同探讨工业界挑战和学术研究前沿。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6日,15:0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丈八厅

软件定义汽车:基础软件与开发实践论坛(论坛编号:I5)

论坛主席: 彭鑫(复旦大学)、马晓星(南京大学)、王昊奋(同济大学)、张文杰(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论坛摘要:

软件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汽车产业中,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重要支撑,也使得软件定义汽车逐渐成为现实。当前,包含操作系统、中间件、功能软件等多个层次的基础软件已经成为百年汽车变革的新引擎以及构建汽车产业新生态的关键。另一方面,智能汽车软件开发过程也在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开发运维一体化(DevOps)以及容器化等新的技术和开发实践也在一些企业逐渐应用。本次论坛将围绕智能汽车基础软件与开发实践这一主题,邀请来自产业界和学术界专家进行技术报告和专题研讨,共同探索软件定义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13:3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兴隆厅

高端行业软件与AI融合发展论坛(论坛编号:I6)

论坛主席: 李青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运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计算所)

论坛摘要:

高端工业软件,作为制造业核心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撑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运行全过程的关键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端工业软件产业经历了重要的发展模式变革,进入了可按需定制软件的发展阶段。这些新型制造业核心软件的特征包括基于互联网、面向服务、按需定制、知识驱动、泛在计算、动态演化等,是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网络制造的连接基石,对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发挥着核心推动作用。

高端行业软件与AI融合发展论坛将关注产业生态和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深入解析我国智能工业软件领域的现状,并探讨学术界的发展趋势、工业界的应用成果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论坛将汇集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顶尖专家,旨在促进学术研究成果与产业实践需求的交融,加强学术界与工业界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智能工业软件的理论研究、产业发展和标准化生态建设,为国内工业软件领域做出贡献。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13:3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鱼化厅

工业嵌入式基础软件论坛(论坛编号:I7)

论坛主席: 牛建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崔西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胡春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论坛摘要:

基础软件是指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和中间件等支撑应用软件运行的一类软件,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软件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来,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包括基础软件在内的“核高基”确定为重大科技专项,在中国制造2025以及国家的多个重大计划中,基础软件都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到目前为止,基础软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鸿蒙操作系统、麒麟桌面操作系统已是家喻户晓。嵌入式基础软件在航天、航空、军工、工业控制等领域应用广泛,为智能时代提供基础技术支撑。近几年来国产工业嵌入式操作系统如雨后春笋般的迅猛发展,业界已经由国外嵌入式操作系统主导,转向由国产自主可控操作系统代替的良好局面,不论是从关键技术的突破上,还是从产业化的集成应用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我国的工业基础软件由于起步晚、发展不均衡,目前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推动我国工业基础软件的发展,论坛聚焦产业生态和最新理论研究进展,深度解析我国工业嵌入式基础软件领域现状,研讨目前学术界的发展趋势、工业界在AI时代的应用成果、主要问题和挑战等。论坛邀请了来自学术界和的工业界多位顶尖专家,旨在深化拓展学术研究成果与产业实践需求交叉,加强学术界与工业界深度融合,促进我国工业基础软件理论研究和产业发展,为我国基础软件做出贡献。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7日,0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兴隆厅

云原生与智能化运维论坛(论坛编号:I8)

论坛主席: 彭鑫(复旦大学)、谢涛(北京大学)、张冬梅(微软)、李青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论坛摘要:

包含容器化、微服务、开发运维一体化、服务网格等技术在内的云原生已经成为新的技术浪潮,深刻地改变着软件开发、维护和运行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万物智能互联与软件定义一切的新时代,云计算与云原生软件技术和开发实践也逐渐在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慧农业等领域应用,由此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围绕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多位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和交流讨论,分享相关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共同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0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兴隆厅

大模型和AI基础设施及其开源生态论坛(论坛编号:I9)

论坛主席: 李浩源(Alluxio)、马郓(北京大学)

论坛摘要:

随着ChatGPT、Sora等大模型和相关生成式AI技术取得日新月异的进展,如何基于开源软件生态系统、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构建适合中国学术界和工业界所需的大模型,并进行模型训练、推理、部署和服务,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

本论坛邀请学术界和工业界专家进行报告分享,探讨支撑大模型的AI基础设施技术,以及相关开源软件生态如何支持大模型的发展和革新,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一个交流探讨该领域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的平台。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7日,0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鱼化厅

5

教育论坛

软件基础教育论坛(论坛编号:E1)

论坛主席: 陶先平(南京大学)、欧中洪(北京邮电大学)

论坛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大模型技术的崛起,软件基础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大模型技术,如预训练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不仅深刻改变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研究范式,也对软件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模型时代下的软件基础教育论坛,旨在探讨如何调整和优化软件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以适应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人才;分享大模型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案例和创新成果,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大模型技术的研究人员、对大数据技术感兴趣的从业人员、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学生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与实践的交流平台。欢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的专家和学者前来参加。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13:3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庞光厅

软件工程教育论坛:大模型时代的软件人才培养论坛(论坛编号:E2)

论坛主席: 毛新军(国防科技大学)、张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论坛摘要:

近年来大模型技术及其工具的出现给软件工程带来极大的冲击,它不仅可以自动生成程序代码,而且还可以支持软件需求获取和精化、软件设计生成和推荐、软件测试用例和代码的生成等一系列工作。它既为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给软件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挑战。大模型技术会淘汰程序员和软件工程师吗?应该回避大模型还是拥抱大模型?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利用大模型进行大范围的抄袭怎么办?大模型时代的软件人才该如何培养?等等,人们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会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邀请了来自学术界、教育界和产业界的学者和专家,围绕大模型时代的软件人才培养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此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建议、引领软件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7日,0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草堂厅

系统软件教育论坛(论坛编号:E3)

论坛主席: 张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渝(清华大学)

论坛摘要:

计算机系统及其生态链的构筑迫切需要理解和掌握编程语言、程序分析和系统软件原理与技术方面的人才,为核心系统研发提供中坚力量。系统软件类课程主要讲授编程语言的原理与机制、数据结构与算法、编译原理和技术、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实现等。培养学生掌握语言与系统的理论基础,使之能建立准确描述真实系统的模型并利用模型预测系统行为;强化系统实践,培养学生分析与构造结合底层硬件特性的系统软件研发能力。

本论坛旨在推进各高校在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编译原理与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研发能力方面的进程,交流和改进课程实践体系,了解业界进展与需求。欢迎软件分析、软件工程、系统软件、系统安全、智能系统等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前来参加。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庞光厅

形式化方法教育论坛(论坛编号:E4)

论坛主席: 陈立前(国防科技大学)、谭添(南京大学)

论坛摘要:

形式化方法教学在信息类学科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此类课程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具有内容抽象、知识点繁杂、应用难度大、学习曲线陡等特点。这对从事形式化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挑战。近来,有关我国的形式化方法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指出,亟待加强专业教育中形式化方法的教学内容和改革。为此,Chinasoft每年组织形式化方法教育论坛,旨在交流形式化方法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探讨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软件工程等相关学科教学中加强形式化方法教育的途径,以促进形式化方法课程的教学发展。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13:30~18: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草堂厅

6

联合活动

AIware 论坛

(The future of softwar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in the LLM/FM era)(论坛编号:T1)

向上滑动阅览

论坛主席: 娄一翎 (复旦大学)、Thomas Zimmermann (Microsoft Research)、谢涛 (北京大学)、Ahmed E. Hassan(Queen’s University)

论坛摘要:

大语言模型/基础模型的快速发展正在对软件和软件工程产生着深刻而全面的影响。AI赋能的软件(AIware)正在为软件工程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论坛邀请来自全球范围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多位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在大语言模型/基础模型时代下软件和软件工程的未来。本论坛重点关注AI赋能的软件应用和面向AI赋能软件的软件工程,包括AI赋能软件的构建开发、维护与平台支撑等,以及产业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该方向未来的发展机遇。欢迎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以及所有感兴趣的同行们前来参加。注:本论坛所有报告现场均提供中英文实时翻译。

日程安排:

时间:2024年11月15日,08:30-12:00

地点: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 五星厅

上一篇:2024 CCF中国软件大会筹办工作推进系列【六十二】:大会竞赛巡礼之“仓颉编程语言线下挑战赛”

下一篇:2024 CCF中国软件大会筹办工作推进系列【六十一】:协办单位巡礼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关闭